会务摆台技巧
会务场地的摆设类型多种多样,论坛、研讨会、年会、发布会、开幕式等各种会务各有其独特的需求,因此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摆台形式尤为重要。今天,喵喵就来告诉您如何选择!
剧院式
此种摆台形式是在有限场地内使容纳人数达到最多的摆台形式,像电影院一样参会者每人一把座椅。中间留有较宽的过道。
特点:最经济型会务摆台形式。但参会者没有地方放资料,也没有桌子可用来记笔记。每排最好不超过7人,第一排距讲台要至少1800MM,中央过道1050MM以上,最常见的礼堂式排列是在座位中间设立通道,但是许多有经验的会务策划者却避免在座位中间设立通道,避免让演讲者面对一个没有座位的空通道。
适用:大型会务和短时的、不用记笔记的讲座;有些会务带分组讨论或按角色分组,在之前的全体会务适用剧院式,因为椅子方便移动。
教室式(课堂式)
在会场面向舞台或讲台的方向,将桌椅按排端正摆放或成“V”型摆放,像教室一样摆放成排的桌椅,中间留有过道。
特点:此种桌型摆设可针对会议室面积和观众人数在安排布置上有一定的灵活性;较剧院式会议摆台形式参会者可以有放置资料及记笔记的桌子,还可以最大限度容纳人数。桌子有宽460MM、760MM(有大量文字工作时),主席台用宽760MM的;长1200MM、1500MM、1800MM,每排最好不超过6~7人,第一排桌边距讲台要至少1050MM,中央过道1050MM以上,常用460 X 1820的桌子坐3人。
适用:大、中型会务最常使用的形式;需要记笔记的讲座。
方形中空式(回型摆法)
将会议室里的桌子摆成方形中空,前后不留缺口,椅子摆在桌子外围,成回字型。
特点:将会议室里的桌子摆成方形中空,前后不留缺口,椅子摆在桌子外围,通常桌子都会围上围裙,中间通常会放置较矮的绿色植物,投影仪会有一个专用的小桌子放置在最前端。
适用:学术研讨会一类型的会务,前方设置主持人的位置,可分别在各个位置上摆放上麦克风,以方便不同位置的参会者发言;40人以下的小型会务(主要是25人以下),方便面对面的交流、笔记,不要或不突出主席台;桌子有宽460 MM(用于单侧坐人)。
“U”型
将桌子连接着摆放成长方形(中空),在长方形的一端不摆放桌(开口),椅子摆在桌子外围,成U字型。
特点:将桌子连接着摆放成长方形,在长方形的前方开口,椅子摆在桌子外围,通常开口处会摆放放置投影仪的桌子;不设会议主持人的位置以营造比较轻松的氛围;多摆设几个麦克风以便自由发言;椅子套上椅套会显示出较高的档次。桌子有460 MM宽(用于单侧坐人)、760MM宽(用于两侧坐人或大量文字工作的单侧);有的在外侧增设座位;桌边距墙至少1350MM,最好1500MM。
适用:40人以下的小型会务,方便面对面的交流、笔记,领导坐在短边,投影机放在开口中央。
圆桌式
桌子使用中式圆桌,围绕圆桌摆放座椅,常用于宴会的摆台。桌与桌之间留有过道。
特点:用于宴会摆台时除了主桌之外,其它圆桌没有摆台方向的区分,一般用1800MM的10人桌。
适用:用餐以及年会场合。
鱼骨型
将会议室的桌子按照鱼骨架即八字形依次摆开,在桌子的周围摆放座椅,组与组之间留出走路的间隔,使整体样式显现出一种鱼骨的形状。
特点:背对舞台方向不放置座椅,有1200MM(6人)、1500MM(8人)、1800MM(10人)的桌子;少坐人可更舒适。
适用:研讨和小组讨论结合的会务内容,增加小组间交流的同时还可以聆听会务主持的发言;分组讨论。
董事会
圆形或椭圆形大会务桌,周围摆放座椅。按照主次落座。
特点:一般10~20人,两排1000MM宽的桌子并排,两侧对面坐人,更常见的是永久性布局;每坐宽至少600MM,最好750MM,桌边距墙至少1500MM,桌宽(拼桌)2 X 750 = 1500MM;
适用:适合人数较少、档次较高的会务要求,如正式会客、接待重要来访、委员会会务等,便于营造专业和严肃的企业形象。距离较近,容易产生近距离的交流感。
酒会
一般只摆放供应酒水、饮料及餐点的桌子(以摆放吧桌居多),不摆设椅子,以交流为主的一种会务摆桌形式。
特点:自由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参会者自由交流,构筑轻松自由的氛围。经常与其它摆台形式结合使用;配少量的高圆桌(直径380~760 MM)、沙发椅等,客人主要站立交谈,有侍者穿梭递送酒水和小食品,或放于小的布菲台上,可能设现场的服务吧台。
适用:较为轻松的会务或是正式宴会的前奏。
在会务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摆台类型是提升效果的重要环节。虽然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摆台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调整和组合使用是关键。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摆台的核心目的是为会务服务,确保参会者便捷进出、增强沟通和互动,让每场会务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真诚点赞 诚不我欺
回复